如愿
王红心 “我和我的祖国,一刻也不能分割,无论我走到哪里,都流出一首赞歌……”无论汽车行驶在普通的高速公路上,还是钻入隧道,我们一路高歌…… 重走长征路一直是我的心愿,2024年深秋假日里,我终于如愿以偿。我打算用三年时间完成这一重大活动,每年走一段,这次要走的一段是从江西瑞金到贵州遵义。 第一天早晨七点,我们一行六人集合出发。我们四男两女,都是红心志愿者,年龄最大的是我,56岁;年龄最小的是于富伟,32岁。为了保障此次出行,盐山的杨凤利、张大伟提前一天开车到沧州市区,住了一晚。 高速上,我们怀着对长征精神的崇敬之情,目光里皆是向往。 于富伟提供的这部车,是油电混合车,车的配置很高,有投影仪,可以升降观影,有点歌台,可以听音乐。每两三个小时,我们到高速公路服务区停一下,下车去卫生间,拍照片留作纪念,间或加油、充电,中午、晚上,就在服务区餐厅就餐。路上,我们点歌唱歌,平时忙碌、紧张惯了,如此的放松、清闲,让我们倍觉美好,这美好是我们创造出来的。我们唱着《让我们荡起双桨》《童年》,心绪一下子回到了童年;我们唱《好人一生平安》《我的未来不是梦》《我和我的祖国》,一首首颇具年代感的歌,瞬间把我们的记忆带回过去的时空,一幅幅难忘的画面浮现在脑海,令人生出许多感慨——感恩、珍惜…… 当天晚上将近十二点时,我们到达江西瑞金,一下高速,我们就感受到了浓浓的红军情,道路两旁的灯都是五角星的造型。大家不约而同地发出感叹:“终于到了革命圣地!” 按照预定计划,第二天上午,我们去了沙洲坝和叶坪,看到了小时候课本里写的那口红井。“吃水不忘挖井人”,这句耳熟能详的话,时刻提醒我们要懂得感恩。 叶坪,1931年11月,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红色政权—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就诞生在这里。在这共和国诞生的地方驻足、行走,感受历史的厚重,有一种穿越感。 下午,在瑞金红色体育产业基地,我们和当地的志愿者共同举行了2024“爱心助学万里行”捐助仪式。红心志愿服务协会自2014年开始,每年都走出沧州,组织开展“爱心助学万里行”活动。这一次,我们给瑞金的十名困境儿童带来了资助金、书包文具、衣服、书籍和书法作品。在和孩子们交流过程中,我给他们赋能,激发他们的梦想。他们之中有的说未来想当一名足球运动员,有的说要当一名医生,有一个男孩说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宇航员,孩子们太棒了!大家一起为他们鼓掌喝彩,困境没有压垮他们,梦想的种子正在心里种下。 捐助仪式结束,我们赶往于都。当年,红军8.6万余人就是从这里渡河,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。 又是一路“急行军”,晚上,我们赶到广西全州住下。晚上九点多,我们吃晚饭。南方的菜肴大多以辣为主,我们挑选微辣的。菜馆老板对我们很包容,不催撵我们。深夜,我们边吃边聊,后来竟诵读起毛主席的《七律·长征》:“五岭逶迤腾细浪,乌蒙磅礴走泥丸……” 第三天,我们出发前往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。纪念馆分三层,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,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,生动表现了伟大的长征精神。纪念馆通过采用现代声光电技术、3D数码技术、场景复原,结合历史图片、文物实物等动静结合,再现湘江战役的历程。湘江战役十分惨烈,鲜血染红了江水,当地百姓流传着“三年不饮湘江水,十年不食湘江鱼”的诗句。面对一张张历史图片,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,我不禁潸然泪下。 从纪念馆出来,我们坐上电瓶车前去凭吊湘江战役纪念园广场上的《红军魂》雕塑。就在大型雕塑前,我和杨凤利、吴立斌一起举起右拳,神情庄重地重温了入党誓词。 前往贵州遵义的路上,我们的心情有些沉重,许久没有说话。一座座青翠的山峰飞快地向后退去,而当年红军就是靠双脚一步步跋涉前行,风雨兼程。 到达遵义会议会址时,已是华灯初上,这是我第二次到这里参观。那幢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成了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标志性建筑。1935年1月15日至17日,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,史称“遵义会议”。 参观结束,当晚我们赶到了习水县,那里有四渡赤水纪念馆。四渡赤水纪念馆里,再现了四渡赤水战役的全过程,生动诠释了“四渡赤水”这一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上的神来之笔。走出纪念馆,漫步在狭长错落的街市上,粗糙的石板街,木制的门楣,伸展出来的门市,条形方形的窗棂,似乎仍在诉说着九十年前那段刀光剑影的峥嵘岁月。 至此,第一阶段“重走长征路”活动已完成预定计划,我们开始返程。此行跨越了十多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,祖国的山川大河、平原丘陵,万丈高楼、阑珊灯火,我们都看到了,高速公路、高铁、地铁、轻轨,交通四通八达…… 此时,歌曲《如愿》响在我的耳边:我将爱你所爱的人间,愿你所愿的笑颜……山河无恙,烟火寻常,可是你如愿的眺望…… 第五天晚八点多,我们回到了自己的家乡——沧州。五天往返五千多公里,时间虽短,空间却广,长征精神已扎根在我们心里,它将带领我们勇往直前,去实现革命前辈未了的心愿! (作者单位:沧州市公安局) |
关键词: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