享受读书的快乐
□任伟韬 不知从何时起,喜欢上一个人沉浸式的阅读,择一处宁静,或公园、小院、小屋,投入书的海洋,一个猛子扎下去,咕嘟嘟的灵感水花在脑间飞舞。开启孤独的读书之旅,陶醉在慰藉心灵深处温柔的港湾,总会给氤氲的天空划开一道蓝色的口子,使迷茫的自己得到点拨和鼓励。 回首十年工作历程,每天忙忙碌碌,白天繁杂琐碎缠身,晚上也常有急难险重来袭。当午夜钟声响起,万籁俱静,在享受工作带来快乐的同时,身体也已疲倦。很多时刻,望着街巷的万家灯火,内心既有付出的满足,又有渴望知识的冲动。 久而久之,寻一本书,觅一套典籍,成为我享受生活的不二路径。从前读书好似看热闹,现在读来更像品人生,我开始涉猎散文、诗词,寻找专业的书籍。 因工作的加持,在文学群中寻找志同道合者,一段时间的交流互动,阅读体验由不求甚解的漫不经心演变为饱餐知识盛宴的享受。“问渠哪得清如许”,假以时日,终于一头沉醉其中,感悟别样的风采。阅读散文让社交活动慢下来,慢慢地体验、体会、体味,形成瞬间的凝固、提炼、认识,将碎片化的记忆整合起来,于散漫的无形中去寻觅有形的真谛。 每一位散文作者都是创造艺术的实践者,都是在阅读人生这部大书中整合记忆,在看似随随便便的游历中抓住了兴趣点。心灵在文字的疆域自由驰骋,将过去与现在碰撞、凝聚,创造出新的动力,为读者提供文艺大餐。雨果散文的宏大叙事和历史情怀,徐志摩诗文的行云流水和语言多变。 散文阅读是一种“向内求己”的孤独体验,只有在深切的热爱中阅读当下、预言未来,才能享受快乐的阅读体验。体验中,偶尔会有片刻的孤独感,但大多数时间都在与世界热烈地交谈和频繁地互动。孤独的阅读算得上是一次奢侈的旅程,它需要摆脱俗世的牵绊,平静内心的波涛,在享受孤独中去获得应有的佳途、去触摸真实的感觉、去体验生命的可贵。 诗词咏志,诗词之心即为人心。阅读古人诗词,李白一句“古来圣贤皆寂寞”,为历史长河中文人心态奠定了基调。白居易诗词的通俗和写实,苏轼诗文的深刻有趣和跌宕起伏,古人用语的简明、意境的高远、平仄跌宕的韵律,无不让人叹为观止。 唐人弄诗作文,宋人填词作赋,追慕唐宋,字里行间的诗词曲赋,横竖贯通的托物言志,更像是一趟参悟得道之旅。无论身居庙堂,还是偏处江湖,都在参悟世界中寻找自己的影子:“遥知是夜檀溪上,月照千峰为一人”写出僧友独享山林月光的美好;“欲将心事付瑶琴。知音少,弦断有谁听”描绘出词人沉郁蕴藉的伤感;“中秋谁与共孤光,把盏凄然北望”抒写词人贬谪后落寞的心情,感叹时间的流逝,人生真情的可贵。这些光辉的绝唱,在中国文化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 谢绝一切无聊的社交,关起门来享受“宅家”的快乐,利用晚上的独处时光,根据职业的需要和生活的喜好,广泛汲取文史哲书籍,尝试着与书中的圣贤对话、与名流交谈、与智者共饮,体味当时的情感、心境和状态。同频共振中柔软自己的心房,摆脱物欲的纠缠,正如巴金的忠告:我从未觉得读书是一件很苦的事情,读书是涵养静气的摇篮;通过静坐,将过去的书拿出来咀嚼,每一次都会有新的认识。巴金老人以读书为生活方式,诠释了读书和独处的人生态度。 “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。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。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真意,只有经历读与写的有形之境才能体悟到。 我愿守护并享受读书的快乐,正如恪守职业的信仰,守护万家灯火的安宁。 |
关键词: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