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当“裁判员”
□郭军红 一天上午,正在所里值班,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派来了一个警情。接警员说城东村一个叫“小旦”的人在电话里哭哭啼啼地称,有人霸占他家的耕地,自己没法过了。 听到这个,我心里第一反应:“又是小旦这个不让人省心的主儿。”于是,我边从派出所值班室往外走,边大声喊了一嗓子:“小陈!走,城东小旦家地里。” 年轻社区民警小陈一边答应着,一边慌不迭地跟在我后边,驾车奔向事发地。 说起小旦,村子里都知道,可说他的正式名字,好多人都是一脸蒙。这大概是人们叫惯了他小名——“小旦”的缘故吧。 小旦其实不小,今年也是五十开外的年纪了,是一个个子不高,干巴黑瘦,背还稍显点儿驼的男人。 我刚认识或者说刚和小旦打交道的时候,还是因为一起治安案件。 有一年秋天的一个中午,小旦在家里喝酒,喝着喝着,想起了自己为二儿子申请宅基地的事情。为这事儿,他多次找村干部,村干部也反复给他解释,按政策规定,他不符合条件,审批不了。这不,小旦又想到了这个糟心事,酒是越喝越快,不久就晕了。借着酒劲,小旦摇摇晃晃去了村委会,想和村干部说道说道。 此时,正值中午时分,村干部们都回家吃饭去了。小旦在村委会门前连骂带哭地闹腾了一会儿,越想越来气,就从地上捡起两块砖头,投向村委会办公室的窗户玻璃。只听得“咣咣”两声,玻璃碎了一地。 小旦因故意毁坏财物,被处以行政拘留。自此,我也就和小旦结下了不解之“缘”。 和小旦相处时间长了,我也了解了他。小旦这个人本质不坏,他靠种菜、卖菜加上打零工生活,也没有什么坏心思。不过,小旦这个人有个毛病,爱喝酒,而且酒量还不大,属于一喝就多,一多就醉,一醉就哭鼻子抹眼泪的那种。为此,我也劝过他,可他就是改不了。 这不,去年有一次,在田地里,有村民报警称,小旦和地邻老田俩人因地埂的事情,都拿铁锹要动手。村民一看怕出事,就打了报警电话,也是我和小陈一起去地里处理的。 到了地里一看状况,得,小旦又喝了酒。我数落了他一顿,接着问清了原因。原来是两家之间的地埂,小旦说不直,弯的地方老田家侵占了他的耕地,并且非要让我们给他主持公道,秉公处理。最后,我和小陈找来一条长长的绳子,从地的两头拉直绷紧,再由他们两人沿着绳子两侧,把地埂用刮板重新一点一点地刮直,这事儿得到了解决。 再说这次报警,我和小陈赶到地里一看,小旦又和他家另一侧的地邻老李家发生了矛盾,也是因为地埂不直。老李也是犟脾气,非要和小旦在地界事情上掰扯清楚不可。 于是,我们耐心调解,并和小旦、老李一起将地埂顺直。这个“工程”从上午九点钟一直干到了大中午,累得我是腰酸背疼的。不管怎么说,算是把问题解决了。 有时我也在想,一垄田埂、一畦蔬菜,看起来不是大事。可这看似不起眼的邻里小事,处理好了,一片和谐,处理不好或者放任不管,也许可能埋下隐患,种下矛盾甚至酿成案件。对于社区民警来说,处理好这些小事,也是一种责任,一份担当。 (作者单位:定州市公安局) |
关键词: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