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里的路
□封龙 小时候,我住在乡村,四周群岭环绕,像蜷起来的指头,将附近的几个村庄拢进手心。村落之间阡陌交通,把家家户户连起来,把村子和村子连起来,像血管一般,使村庄的肌体充满了生机,充满了活力。 如果把农村的场景比作一幅画卷的话,那么一条条的路,跟那些打麦场、柴垛、炊烟、梯田、河流、杨树、电线杆等,构成了这幅画卷中最丰富的内容。而路,是这幅画卷的框架,是神经、是血管、是气息,也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纽带。 那时候的路跟现在大不相同,不管是通向外村的主路,还是田间地头纵横交错的羊肠小道,全部都是土路。平时主路上一有车辆驶过,便是尘土飞扬,而小道上则杂草丛生,肆意侵占本来就窄窄的道路。下雨后,全都变得坑坑洼洼,泥泞不堪,让人举步维艰。 对于我们村来说,主要的大路有两条,一条从西向东,穿过整个村子后进入邻村东李坡村,最后连接到省道孟王线上。另外一条则是从北向南,从村子的最高点,一路向下,最终抵达滹沱河畔。因为整个村子坐落在一个巨大的坡上,这条路正好就是一个大坡。这两条大路在村子的西北部汇合,通向另外一个邻村新水碾村。 那个时候,东边的东李坡村和西边的新水碾村因为村里孩子太少,都没有完全小学,这两个村的学生读到五年级的时候就必须来我们村的小学就读。那个年代很少有家长送孩子上学,每日清晨就是一大帮子同学一起沿着村里的土路,走着上学。 当时,我有一个好朋友,她家住在邻村。记得有一次,因为写作业太晚,天已经暗了下来,回家的路要经过很大的一片农田,路是土路,自然没有路灯,整条路都是影影绰绰的,她不敢走。于是我们几个朋友一起送她回家,她们村的地势比我们村又高了一些。当到了她家,向下望去,只见我们村的方向灯火点点,让我想起郭沫若的诗:“远远的街灯亮了,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。天上的明星现了,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。” 于是我们一边背着诗,一边踏上回家的路。 后来,日子越过越好,村子也终于修了路,不管是东西向的大路,还是贯穿南北的大坡,都用水泥硬化过,变得宽阔平整,路边也安装了路灯。夜晚来临时,路灯将会亮起。滹沱河畔也修建了直通革命圣地西柏坡的旅游路,路边景色美不胜收,沿路上学的孩子们充满了欢声笑语。 (作者单位:河北省律师协会) |
关键词: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