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元治理共推进 普法强基护平安——石家庄市新华区西三庄街道办事处社会治理走出新路径
□ 河北法制报记者 鲍娜军 通讯员 李彦龙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,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。2023年以来,石家庄市新华区西三庄街道办事处以党建为引领,认真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基层社会治理走出新路径,在辖区形成了以普法、懂法、守法、用法为基础,以智慧、精细为特点,以有序、自治、和谐、平安为目标的有宽度、有深度、有温度的平安新格局。 “1+1+1+N” 拓展“事事有人管”宽度 西三庄街道党工委始终把“稳定、团结、有序”作为社会基层治理目标,由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办公室牵头,组建社会基层治理领导小组,围绕普法宣传、社会稳定、治理模式等内容定期召开专题会,强化顶层设计。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办公室全面协调,加强对上沟通,保质保量完成规定任务;同时,加强隐患排查化解,与社区一同因地制宜,探索适合居民自治模式,激活已有组织的社会效能,确保小问题不出社区、大问题不出街道。 近年来,该街道形成“1+1+1+N”的管理模式,即“社会基层治理领导小组+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办公室+社区网格员+物业及楼院长”,细化责任分工,拓展“事事有人管”宽度,各社区充分发挥网格员的哨点作用,深化网格员与物业、楼院长联系,及时了解物业管理、邻里纠纷等大事小情,做到“胸中有数、心中有解、手里有方”,遏制矛盾激化,深化平安建设力度。 居民自治自管 突出精细治理深度 西三庄街道对市政府热线、来诉来访、问题交办等案件深度分析,按照问题性质及严重程度分门别类登记造册,强化居民自治,培养特邀调解员,以“精准、精通”突出精细治理深度。 该街道要求各科室对职责范围了然于胸,借鉴“首问负责制”,以精准的方式方法推动问题解决。精准了解案件原因及过程,针对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诉求,准确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过程,把握关键时间节点,为解决问题提供精准事实依据。精准把握反映人的诉求,针对部分“顾左右而言他”的反映人,要透过现象看本质,通过实地走访、多方调查等方式,了解反映人的真实意图,推动问题解决。同时,调动居民自治管理积极性,培养特邀调解员,打造调解的精通者。今年以来,天锦社区建立志愿者服务工作室,充分发挥调解员的中间协调作用,帮助辖区成功调解约30例案件,降低了公共成本,减少了公共损耗,以居民自治自管方式丰富了基层社会治理形式。 加强法律服务 传递平安和谐温度 今年以来,西三庄街道打造了省级“枫桥式”司法所和公共法律服务中心,进一步突出了法律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。加强普法宣传、人民调解、法律援助、社区矫正等工作,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,打造出有温度的平安社区。 该街道以精度换深度,打造智慧为民法律服务新模式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建成降低了辖区居民了解法律、学习法律的门槛。众多具有法律诉求的居民只需要面对屏幕动动手指,就可以得到自己专属的法律意见。针对一些复杂的法律问题,还可以现场连线律师得到专业法律指导,进一步引导居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相关问题,减少小事大访的发生率。 该街道结合源头化解,用精细治理突出平安建设的深度,使人民调解工作成为化解源头矛盾的重要支点,辖区邻里纠纷、物业管理纠纷、小型商业纠纷,均在街道及社区调解员的努力调解下得以化解。此外,街道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办公室还打造了心理咨询室,为社会基层治理提供智慧化心理服务。 |
关键词: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