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石家庄长安网 >> 您当前的位置 : 政法文化

元好问的最后岁月

2022-09-23 14:40:02    稿件来源:河北法制报

  □ 张鹿

  问世间,情是何物,直教生死相许?天南地北双飞客,老翅几回寒暑。欢乐趣,离别苦,就中更有痴儿女。君应有语:渺万里层云,千山暮雪,只影为谁去?横汾路,寂寞当年箫鼓,荒烟依旧平楚。招魂楚些何嗟及,山鬼自啼风雨。天也妒,未信与,莺儿燕子俱黄土。千秋万古,为留待骚人,狂歌痛饮,来访雁丘处。

  元好问作此词时年仅十五岁。四十多年后,已成“一代文宗”的他定居获鹿(今石家庄市鹿泉区),并作长诗《鹿泉新居二十四韵》纪念。1257年,元好问在获鹿寓所逝世。

  鹿泉设县于隋,唐安史之乱后改为获鹿,以示擒获安禄山。在历史的长河里,随着世事变迁,它的隶属也在不断变化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获鹿成为石家庄的属县,后改为鹿泉市,直至2014年撤市设区,成为鹿泉区。鹿泉城西有白鹿泉,是乡名,也是村名,更是泉名。一直以来,大多认定元好问住在白鹿泉旁。但也有人考证,元好问买的吕氏园在获鹿西园,位于奇石山南麓,现在鹿泉城区的西北。此说似更符合实情,尽管前说更富诗意。

  通说认为,元好问的先祖或是鲜卑拓跋氏王族,历经隋唐五代以及北宋,已完全融入汉民族。其原籍在秀容,现山西省忻州市。蒙古灭金后,元好问作为前朝官员,被羁押数年,重获自由后,移居冠氏(今山东省聊城市冠县)。之后,好问返回故乡秀容,以著述存史为己任,奔走各地,采摭金国君臣遗言往行至百余万言,成为元人修《金史》的重要资料。

  1250年(或云1252、1254年),60岁的元好问在获鹿购买宅院,正式定居于此。前一年,元好问由秀容赴真定(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),筹备刻刊《中州集》。他没有选择住在真定这个通都大邑,或许感觉有山的获鹿更像家乡,住在山脚下更加安逸,更适合隐居和思考。获鹿西倚太行,北临滹沱,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中,他既流连于周边的山水之中,又到各地访朋会友,还为收集史料而奔走。更多的时间,则可能是在回顾自己的一生。

  好问少年负神童之誉,却连连科场失利;兄弟手足情深,哥哥元好古却惨遭蒙古军队屠城之祸;怀有名臣之志,鄙视“苟活妻子”“取美食大官”的俗念,决心“为奇士、为名臣,慨然自拔于流俗,以千载自任”,终于进士及第,不料被卷入党争而未就选任;入仕之后,生活清苦,请假回家闭门著述;经两任县令,入尚书省,官至翰林知制诰(执掌起草诏书),进入皇帝文学侍从之臣行列,又遇蒙古灭金,被羁押多年。尤其是被迫为降将崔立(金末镇守开封,投降蒙古军队,自负有救一城生灵之功,胁迫朝臣为自己立碑,后被部将所杀)撰写碑文歌功颂德,成为一块抹不去的心病,时隔多时还不得不撰文对此进行沉痛申辩。

  尽管生逢乱世,半生颠沛,但还是有很多想起来令人欣慰和温暖的事情。例如在县令任上,虽有诸多无奈:“催科无政堪书考,出粟何人与佐军”“寸心牢落百忧熏”,可也被誉为“善政尤著”,对于秉持修齐治平之道的读书人来说,这是不小的成就。

  再如,开封陷落后,蒙古军队纵兵大掠,朋友的一对子女与家人相失,他找到这对姐弟,尽管在兵荒马乱之中,自身尚难以保全,却尽力保护两个孩子。被蒙古军队羁押期间,好问流寓山东,始终将姐弟俩带在身边。弟弟患病,生命垂危,好问昼夜将他抱在怀中,竟于第六日出汗而愈。后来,好问找到姐弟俩的父亲,使其家人终于团聚。姐弟俩的父亲在抑制不住的惊喜之下写道:“今何夕,灯前儿女,飘荡喜生还”,并感谢好问说“顾我真成丧家犬,赖君曾护落窠儿”。好问在战乱中救助的这个男孩叫白朴,后来成为一代元曲大家,如果没有看过他的杂剧,或许读过他可与马致远“枯藤老树昏鸦”相媲美的另一首《天净沙》——孤村落日残霞,轻烟老树寒鸦,一点飞鸿影下。青山绿水,白草红叶黄花。

  当然,最后的岁月里,他仍不忘授业于弟子以传薪火,以翰林学士院承旨(可译为御前秘书局局长)身份退休的元代名臣王思廉是获鹿人,少年时代曾受教于元好问。此外,好问主要还是以诗文自娱,游山水自闲,土门关、抱犊寨、灵岩寺、龙泉寺,鹿泉的这些地方都曾留下他的足迹,也记在他的诗中。他漫步于土门关西面的水边(“土门西边井陉渡,野日荒荒下汀树”),攀援山上登临送目(“就中抱犊尤峭拔,望见韩山即攀附”,韩山应指与莲花山相连的韩王寨),俯瞰雨季从太行群峰奔流而来的河水在鹿泉汇聚滚滚而东(“夏秋众壑会鹿泉,浩浩湍声泻馀怒”),以及游罢近处的灵岩和龙泉两寺又兴起远足去登封龙山的豪情(“灵岩龙泉曾一到,独欠封龙展衰步”)。从他的诗中得知,好问至少去过两次龙泉寺,其中一次是1256年9月带家人同游,赋诗道:“风色澄鲜称野情,居僧闻客喜相迎。藤垂石磴云添润,泉漱山根玉有声。庭树老于临济寺,霜林浑是汉家营。明年此日知何处?莫惜题诗记姓名”。冥冥中,他似乎感到即将走到人生的终点,问自己“明年此日知何处”。第二年好问即与世长辞,去世的两年前,《中州集》正式刊行。

  元好问的遗体从获鹿运回故乡秀容安葬,人们根据其遗嘱在墓碑上刻“诗人元好问之墓”七字。

  除《中州集》,他还留下了大量诗词、散文、小说以及散曲。

  (作者单位:省司法厅)

关键词:

分享到:
打印 收藏本页
责任编辑:石家庄市

相关新闻

主管单位:中共石家庄市委政法委员会
备案序号:冀ICP备09024425号-27    技术支持:长城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