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石家庄长安网 >> 您当前的位置 : 政法文化

恩 师

2022-06-21 11:01:43    稿件来源:河北法制报

  □ 王胜田

  燕河是我最初学画时的授业恩师,也是我步入社会的启蒙和生活上的典范,因此,他的思想影响着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,他的人品熏陶着我的言行,他的情趣影响我快乐永远,让我难以忘怀。

  记得在省城艺校刚开始面向社会公开招生时,我携带几幅临摹的画,约几个伙伴,骑了半天自行车,赶到了省城艺校。经过招生老师严格的专业测试,我才发现自己只是井底之蛙,怅然而归。躺在家中的土炕上,无奈地望着从门窗射入的一缕缕初冬的阳光。这时,邻村富安叔的造访使我眼前一亮。

  富安叔姓党,由于他儿子与我大哥既是同学好友,又同在一个部队当兵,故农闲时节常来串门。当得知我情绪低落的前因后果,富安叔说他村的法合(燕河)是个了不起的画匠,并愿意引荐。顿时,我觉得单调而沉闷的院落蓦然变得色彩斑斓。

  燕河原名燕法合,1948年就读于滹沱河畔的华北军政大学,后供职于北京市公安局,后来因故回了原籍,与六弟共同蜗居在高不到二米、大小不到十平方米的窄小窝棚里。然而,这低矮棚子里到处弥漫着书墨翰香,使我不自觉地拜在燕河门下。从此,这草棚成了我青少年时期快乐的田园,燕老师和我也成为忘年之交。

  那年代,生产队没有机械,所有农活全靠人力,翻地、起粪、拉粪、锄草、收割老少皆上,农忙季节更是昼夜不分。繁重的体力劳动,时常累得刚发育成小男子汉的我喘不过气来,而燕老师虽已年近半百,却视若等闲。田间劳动,他总是早出晚归,农活分配,他总是勇挑重担。不但如此,他还经常挤时间帮别人家里起粪坑、清理猪圈,为村里打扫街道,农忙季节更是劳作不辍。白天,他随身携带速写本,劳动之余,写生一些牛马牲畜,或为乡亲们画几幅肖像;夜晚在昏暗的油灯下,读书作画,乐此不疲。十余年繁重的劳动,为他积累了盈尺书稿和一大木箱速写作品。

  他从不怨天尤人。他说回乡后,乡亲们把他看作离家多年归来的游子去欢迎。尤其是叔叔婶子们,都说他是在外多年的“学生”回家。每当说到此时,他总是眼含泪花,深深地感谢这块土地上的人们。平时他除了力所能及地为乡亲们干一些粗活外,还尽可能利用自己的优势为叔叔婶子画画像、写写信,为左右邻居写春联、画年画,为乡亲们拿主意、想办法,为村里写标语、出墙报、画壁画。

  那些日子里,不管体力劳动多么繁重、生活多么艰苦,晚上我总要骑上自行车,到燕河老师家去聆听他的教诲,看他画画,听他讲村子外面的事情。他常给我讲欧洲文艺复兴、中国戏剧、民间艺术,我在他那里了解到什么是光影素描,什么是轻音乐,什么是人体结构。有时我带着满腹的疑问而去,却常常带着一本画册或满脑袋新奇的故事欣然而归。

  1980年隆冬,我应征入伍,两年后成为军校一员,毕业后成为身穿四个兜军装的部队干部。接下来,虽有书信来往,但紧张的部队训练,使燕老师逐渐淡出我的生活。直到1989年我调回省城之后,在街上才偶然看到多年不见的燕老师。

  他老多了,皓发满首,但依然慈祥、睿智、热情、健谈。我拉他到我的斗室之中,弄了几个小菜,烫了壶老酒,竟夜长谈。他业已离休,与一寡居多年的中年女子结婚,日子着实过得满意。此时的我也有了娇妻爱子,居家和美,尽享天伦。酒至酣处,我俩举杯邀月,愿天下好人一生平安。

  从此,我俩再无分开之理,常他来我往,我往他来,无穷已也。

  (作者单位:石家庄市公安局)

关键词:

分享到:
打印 收藏本页
责任编辑:石家庄市

相关新闻

主管单位:中共石家庄市委政法委员会
备案序号:冀ICP备09024425号-27    技术支持:长城网